欢迎您访问辽宁教师资格网! 本站为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教师资格证官网信息以辽宁省教育考试院www.lnzsks.com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免费领课/找工作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0791-87688862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辽宁教师论文: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时间:
2022-02-14 10:03:26
作者:
曾老师
阅读:
来源:
辽宁教师资格网
【导读】辽宁教师资格网为大家带来辽宁教师论文: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多教师相关论文资料持续更新!敬待关注辽宁教师资格网!

  摘要:网络文化对高校校园主流文化的挑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所有价值观念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是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它的成型和系统化,必将成为大学生共同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潜入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处,进而作为大学生的价值传统和文化精神长期稳定下来,发挥代代相传的价值传递效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以“坚定信仰'为价值灵魂,以“忠于理想’’为价值目标,以“爱国创新’’为价值主题,以“知荣明耻”为价值体现。这四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高度统一的总体性概括,四者缺一不可。

  “坚定信仰”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年大学生,既是与时俱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杂志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者和开拓者,大学生更是社会的精英,是社会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者。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就是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忠于理想”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积极进取,但在理想问题上比较迷惘,并且有较为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化倾向。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青年学生。打牢他们的思想基础,使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他们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

  “爱国创新”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学生须不断增强自身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大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最富有创新活力和开拓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激发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开拓勇气和创新能力。

  “知荣明耻”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当前,一些大学生身上出现的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俭朴观念淡化等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当下多元文化价值并存模糊了他们的眼睛,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知荣明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学会做人,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校园主流文化的挑战

  (一)“信息霸权”的威胁

  网络环境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上的绝对优势,在有限的时空投放密集的信息容量,进行信息轰炸。面对密集的信息,青年学生好奇猎趣,无所适从,无法正确选择信息、驾驭信息,如果不及时提高信息素质,就将会成为信息的奴隶。

  (二)“信息垃圾”的威胁

  当网络给人类带来新的文化文明曙光的同时杂志网,网络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而至。暴力迷信色情充斥网络,污言秽语俯拾皆是,网络垃圾泛滥成灾,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据第2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7月,我国学生网民规模已达到8000万人,占全国网民总数的30%。在大学生网民中,因沉湎于网上聊天、交友、色情浏览、网络游戏而导致学习成绩骤然下降、精神萎靡颓废以致精神分裂失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校园精神文明环境。

  (三)“信息欺诈”的威胁

  互联网是供全世界阅读信息的一面大墙,一个假信息,瞬息之间会使千万人真假不辨,以假当真,而混淆视听。在高校校园中,威胁最大的则是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欺诈和文化欺诈,这会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

  (一)坚持人本性和主导性原则

  1.人本性原则

  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坚持人本性原则,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的关系,这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前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又要以理服人,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亲切可信。二是要正确处理身教与言教的关系,这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基础。教育者要力求做到“身教胜于言教',发扬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教育者必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首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去做。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也就是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的统一。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最有效的经验。

  2.主导性原则

  价值观教育必须遵循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原则,必须处理好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即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主导性。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杂志网,“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品格,能够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的趋势,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具有正确引导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历史主动性。我们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对当下大学生多样化价值取向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引领大学生的思想。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坚持不懈

  我国建国以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已然证明抛弃核心道德价值而一味追求真实生活中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价值或以政治代替道德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都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正如基本的道德素养基于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或缺的一样,核心价值教育也必然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必须教授一些基本的道德价值。核心价值提供了共通性的价值共识作为依据和导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核心价值教育已成为世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大走向。在英国,莱斯特大学“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的莱特教授提出了四个核心价值: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守信以及六对关系: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与同辈人和自己的关系;与非人类世界的关系;与各种宗教信仰的关系。莱特教授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反映核心的道德价值,而方式就是这六种关系的生活化、具体化,它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和借鉴国外道德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核心价值资源。诸如勤劳、勇敢、善良、诚实等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爱、敬诚、忠恕、信义等基本观念也是普遍的、稳定的,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和信仰。而即使那些被我们指责为有着泛政治化和理想化色彩的道德理念也并非完全不可取。如天人合一理念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思想;整体主义中所包含的爱国、爱集体、爱人类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不断地汲取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的道德资源,实现与他种文化的交流、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并不排斥人类公认的普世价值,相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教育,只有“以普世情怀沟通各个特殊文化或地域差异性文化,在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域之特殊道德文化谱系之间展开对话和讨论”,才能摒弃个人本位和狭隘的社会本位,以期逐步实现核心价值以人类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为旨的价值诉求,真正从一种类的视域,从人类共同的生活要素、情感要素出发去追寻核心的道德价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走向共产主义核心价值。

  (四)推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

  理论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力量,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说服教育。实践教育也是目前我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同理论教育相比较,它具有内容的综合性、空间的非限制性、形式的直观性、效果的内启性等特点。理论教育是实践教育的基础,实践教育是理论教育的延伸;理论教育要联系客观实际,实践教育要以理论为指导。所以,必须重视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相互支撑作用,最大程度提高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以及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实践教育法,应注意:第一,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把大学生作为实践教育的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杂志网,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发挥教育者的指导作用。离开了按价值观教育要求的引导,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就会失去教育的意义。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还应当发挥教育者的指导作用。教育者的指导不是停留于一般性号召的层面,而是要有实质性指导,并且教育者在指导大学生进行实践时,自己也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真切感受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发挥指导性作用。

  (五)实行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网络管理
   面对互联网上“黄、黑、毒”的泛滥和利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信息犯罪的猖獗,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确立网络上的伦理道德,加强网络伦理教育,规范人们的网上行为,以维护网络秩序,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重点就是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自觉地做网络的主人,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如不制造和传播非法信息、不使用令人不愉快的语言、维护他人知识产权、尊重他人隐私、避免伤害他人、杜绝恶意行为等;当发现不道德行为时,又能自觉地站出来扶正祛邪,维护网络的正常秩序。教育他们学会道德选择,学会用“实事求是”的原则来看待和观察周围的世界,使其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冷静处置所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在网络社会中做有道德的人。

  另外,网络犯罪源于犯罪主体法制观念的淡薄,因而,高校在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网络法制教育,使其了解网络法律,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强网络立法。作为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规范网络文化的发展,确保大学校园优美的网络环境。

  (六)努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下大学生的个性教育

  1.互联网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在实现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杂志网,重视个性理想教育,最终实现两者有机统一。科学社会理想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健康的个人理想则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互联网的纵深发展,极大地弘扬了大学生的个性。强调网络一代的个性理想教育,就是要改变以往大学生价值观、思想道德教育按统一的标准、内容、形式、方法塑造统一理想的教育模式。网络一代的个性理想教育应关注网络大学生的个性差别,在共性指导下寻找多样化的个性发展,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与完美。

  2.互联网下的大学生个性教育要正视个性差异,更新传统德育方法,创建宽松和谐自由有序的网络环境。德育教育与德育目的的偏差,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青年大学生个性压抑,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弱化了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功能和效果。在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中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应从“灌输信息”为主转变为“引导选择”和“灌输信息”并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条件,更新观念,创建网上德育阵地,实行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四结合的教育模式。

  3.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下价值观教育,重视个性教育最终表现为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网络一代是网络化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思维和自我教育能力。个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将培养目标依据个人具体情况内化为个体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最终实现自我教育。
以上就是关于辽宁教师论文: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辽宁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辽宁教师优质论文、报考指南、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辽宁教师资格网

辽宁教师资格网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